pai : 2010/5/19
註:
1.本文原刊登於休士頓西北華人雙月刊 2004年2月號。
2.作者為華興小學第13屆,高中弟4屆校友蔣亨克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蔣夫人百齡嵩壽側記
一九九六年三月,余忝為華興旅美校友為夫人百齡華誕,齊聚紐約祝壽團團員之一。人在時空巨輪的轉變之下,是令人捉摸不定的;想當年我在華興還是小學生時,一次夫人訪美演說載譽歸國,全校師生在史培曼堂前,夾道歡迎夫人蒞校的盛況,猶歷歷在眼前。記得我那小小的平頭有幸被夫人經過時摸了一下,那是此生中和夫人距離最近的一次接觸。
年少不知愁,看看現在的社會生存競爭和壓力,才知夫人一手創建的華興,當時給了我們多少的保護和安全成長的環境。當我接到電話徵詢是否可去紐約祝壽時,內心有一股強烈的感動;如今她老人家已成了百齡嵩歲之人,依然什麼都不缺,我唯一能回報的,就是和其他校友一起在她生日那天適時的出現在她眼前,滿足她精神上的片刻快樂,看看她一手澤被恩及的小毛頭們個個發展的如何了?
一九八六年仍在當學生時,我及內人曾和友人夫婦由德州驅車遠征美國東北角。偌大的紐約市當然也在列,那兩座聳入雲霄,如今已蕩然無存的世貿大樓,也曾有我們在頂樓看台的照相留念。滄海桑田,物換星移,莫勝於此。為了此次的紐約之行,先和上司請假報備;上司的夫人也是一位中國人,他岳父當年曾任廣東省主席,他對中國近代史很有興趣,也小有研究;一聽我是要去看 蔣夫人,顯得格外的興奮與激動,似乎我們正觸摸著中國近代史的最後一頁。
成行之日,我順道去了公司的費城總部出差。然後,週三一早搭了巴士由費城直驅紐約市,清晨走在三月天的紐約街頭仍有一股寒氣襲人。經過時代廣場,來來往往的上班族對我視若無睹。也好,我也樂得偷得浮生半日閒,以一個德州佬的心境來體會紐約人匆忙的生活步調。終於走到了42街的YMCA旅店,也是我們校友們集合的地點。小小的房間,經濟實惠,簡單的上下鋪木床,翻個身,木床還會吱吱作響。週四一早,大夥兒在老師休憩的旅館集合,男著西裝,女著套裝,大家都經過了離開華興數十年後,為生活而奔波的日子,託了為夫人祝壽之福,能集聚一堂,不亦樂哉!實在難能可貴。
下午登上了巴士,直往中央公園旁的夫人寓所前去。好客的夫人仍一如往昔般的為校友們準備了可口的點心招待,待大夥興致逐漸升高時,夫人由看護緩緩的迎身而來,百歲人瑞的夫人仍然擁有那世間難得一見的高雅氣質。在一陣互動中,最令人難忘的是夫人開心的頻頻以英語要校友們別忘了要仰望上帝,多讀聖經,多禱告,做個榮耀神的子民。夫人也設想週到,讓校友們分組輪流和她拍照留念。如今我那張七、八人中連同周聯華牧師和夫人的合照,已成了我此生中最可貴的回憶。
日前在友人寓所觀看一幅台北觀音山側峰的水彩畫,大夥兒為觀音山的側面究竟應從左,還是從右來看?有點爭議;結果我告訴他們,我從陽明山上的華興看了觀音山側面十年,觀音的側面最美的部份就是那個額面,大夥才恍然大悟,畢竟看了十年的功力是有所區別的。人在世上不過數十寒暑,我為我那十年年少不知愁,最無憂無慮的山上歲月,內心充滿著喜悅和感謝,也為永遠的夫人,獻上最高的祝福和敬意。
留言